內容營銷要融入到企業的增長戰略里,變成增長內在的驅動力,這就是內容的價值所在。
每一個企業都在做內容營銷,現在大家對內容營銷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兩個板塊:
第一個板塊是運營自媒體。 很多企業會開自己的官方內容,從最開始的官方微博到后來的公眾號,再到后來的抖音、小紅書和知乎等。
所以我們對內容營銷的第一層理解:它是運營企業自己的自媒體,也就是藍V號。
什么是內容營銷?就是大家常說的內容種草,特別是在小紅書、抖音這樣的平臺,我們找一些KOL去投他的筆記或視頻,包括直播,讓他們幫助我們帶貨和種草。這是我們現在對于內容營銷的理解。
但實際上我們知道,藍V自媒體在今天做好是不容易的。
第一點是企業固有的宣傳傾向,其目的是做宣傳。 所以有很多企業的藍V號很難做好,這種做廣告宣傳的傾向導致內容的調性跟平臺的屬性差異很大。
比如說今天各大平臺都是以娛樂性為主導的內容,但是企業投放的內容更多的是宣傳企業自己的產品,這就導致內容跟平臺和消費者的需求不匹配,跟平臺的算法也不匹配,所以很多藍V號發的視頻文章數據都比較慘淡;
第二點就是消費者關注自媒體,本質上關注的是人,但品牌官方號實際上是缺乏人物實體的。 我在刷抖音的時候,我是不太愿意關注這種藍 V號的,因為它不是一個實體。
第二個板塊是內容種草。 去年年終的時候網絡上出了一個新消費品牌的標準打法:小紅書鋪5000篇筆記,知乎鋪2000個問答,然后再上一個頭部的直播間。但是因為大家學的這些爆文的套路是一模一樣的,內容非常的同質化。
這就導致抖音這樣的平臺,它的紅利已經消失了之后,大家再去做內容種草時會發現,大家都是一樣的網紅,一樣的內容,一樣的鋪量,最后帶來的就是一樣的轉化率,這就陷入到了一種內耗,只能去做精細化的比拼,但它實際上并沒有提升用戶的認知效率和品牌增長的效能。
所以今天內容種草已經陷入到一個非常嚴峻的內卷局面,它遠遠不止是你的自媒體和藍v號,它應該內生于企業,成為企業增長的內驅力,不是一個基于外部平臺的流量打法,而是要基于企業內部的內容的打法。
要把內容融入到品牌傳播中去,融入到廣告中去,融入到營銷推廣中去,融入到企業的產品中去,這才是非常重要的一點。
內容營銷趨勢:內容產品化
當我們做內容的時候,要盡可能的把內容當成產品去打磨。
過去企業做營銷傳播時,是以廣告為中心,實際上在傳播中處在最中心位置的有兩個東西,一個是你的slogan,你的口號,第二個是你的logo,你的符號。
有很多企業做一個年度的整合營銷傳播,實際上中心就這兩點:我的口號是什么?我的符號是什么?基于我最核心的口號和符號,衍生出來一系列的廣告素材去各個地方投,然后以我的核心口號為主題,設計一個年度活動,用來做促銷或者公關。
TVC、平面稿、年度性的活動,這三樣東西成了過去傳統營銷的三板斧,是過去營銷傳播的一個特點。
在這樣的大環境下,廣告面臨非常大的一個窘境,內容的出現其實就是為了緩解這個窘境:廣告其實是沒有人看的東西。
電視上放廣告的時候,消費者就換臺,在手機上看到廣告第一反應是關掉,這就是廣告的一個窘境,沒有人喜歡廣告,而且今天消費者的注意力是稀缺的,這就導致今天企業方投的廣告會被消費者選擇性過濾。
在網上或者寫字樓電梯里會看到非常多的洗腦廣告,拼命地喊口號,試圖給你灌輸讓你記住。這就導致了單一和重復變成了廣告業奉行的一個至高法則。
所以移動互聯網時代,這樣的一套傳統的廣告方式在今天面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:流量焦慮。
用這套做法去投一個廣告,想讓消費者注意到你,并且記住你,你要花的流量成本是非常高的,而且流量有一個很大的問題,就是廣告費一停流量馬上就沒有了,沒有辦法沉淀到顧客資產。
不同平臺之間是有壁壘的,流量很難穿透這個壁壘,這就成了大家共同的焦慮。內容營銷的第一條演化路徑和方向——內容產品化,通常有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:把廣告變成內容
正因為廣告有它自身非常大的缺陷性,所以今天大家才開始做內容。我要把廣告信息變成有熱度的話題和事件,變成一種情感的共鳴,我能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,還能抓住他的喜好,這就是做內容營銷的一個初心,因為廣告沒人看,所以我需要做內容。
內容是能夠為消費者創造價值的,但是廣告只會讓消費者厭棄,這就是廣告思維和內容思維最大的不同。
廣告思維從產品出發,我在談的是我產品的賣點,或者說我品牌的理念,目的是宣傳自己,推銷自己。
做內容就要反過來,要從用戶出發,首先要去看你的消費者他想看什么東西,先去創造一個他想看的內容,然后再去設想怎么樣把我的產品跟我的品牌融入到這個內容里面。
這就是廣告思維和內容思維的一個區別。
怎么樣讓我的廣告變成消費者感興趣的內容,這里面我們要做三步:
第一步是尋找內容元。 內容元是你內容的核心概念,是你和消費者去溝通的主題和主旨。你說一句口號,你的文案,你的視覺,你的視頻,都要基于這個中心點展開。
第二步是創造內容媒。 我的內容以什么作為媒介?作為我的核心載體和內容?當我找到核心的內容時,我要匹配一個載體去承載我的信息。
第三步是構建內容傘。 當我有了一個好的內容之后,我要把內容融入到消費者能接觸到的品牌的每一個信息觸點去,終端、渠道、用戶、自媒體、經銷商,在每一個觸點上面都充分的去呈現我的內容。
這就是內容創作的三步驟。
第二階段:把內容做成IP
當我把廣告變成內容之后,我再把內容做成IP。
這個內容不是一次性的做,而是持續性去經營,我把它變成一個IP去和消費者溝通,這種IP它可以是一個節慶,它可以是一個活動,或者說是一個用戶組織,或者是個人設的賬號,是場景,文創的周邊。
第三階段:把IP變成產品變現
當你有了IP之后,這個IP本身它是能夠變成產品進行變現的。
這種內容的持續性經營,會幫助企業帶來新生意,甚至比原來自己的主業利潤更大,規模更大,更具商業上的想象力,這就叫做內容的產品化。
內容它不只是產品的一個附庸和物料,內容本身是可以進行售賣的,它可以幫助企業創造新的變現模式和盈利模式,所以關鍵就是把你的內容當成產品一樣去設計,去迭代,去推廣,然后讓它去變現,讓它去積累品牌資產和粉絲。
內容營銷趨勢:產品內容化
產品為什么要內容化?核心原因是企業做內容是為了破解廣告的窘境,破解產品的同質化。
內容營銷的第二條演化路徑和方向——產品內容化,同樣有三個階段:
第一階段:給產品附加內容
今天很多行業都會面臨一個問題——產品同質化。和競品相比,你的產品功能和技術沒有太多區別,這種情況下,怎么樣讓我的產品具有差異化,讓我的產品有更多附加值?
那就是給我的產品附加內容:
第一,改變產品形態。 比如雪糕,把雪糕做成瓦片這樣的文創的造型,做成團扇,做成各式各樣的造型,這一做法讓產品本身有內容了,所以它更加有吸引力。
比如開火鍋店,把火鍋底料造型做成香奈兒包包的樣子,消費者去吃火鍋的時候看到火鍋底料是個香奈兒包包,他會拍照發朋友圈,這就是改變產品形態。
第二,改造產品包裝。 比如2020年的時候,安踏推了一雙跑鞋,賣點是這雙跑鞋非常輕,安踏就把這個產品包裝做成了薯片那種充氣的包裝,說這雙鞋只有125克重。通過產品包裝的改造讓這個產品變得更加有話題性。
第三,賦予產品故事,產品變得不一樣,能夠脫穎而出。 比如說褚橙從一個單純的橙子變成了一個勵志橙,因為它附加了褚時健創業的故事。
第四,迭代產品文案,比如江小白是非常典型的,用包裝上的文案去跟消費者做溝通。
這樣產品就不單單只是個產品,通過賦予它新的內容,讓這個產品本身有故事,大家愿意去關注它,把品牌信息、營銷節點、跨界資源、消費場景通通變成內容注入給產品,這個產品既可以用來銷售變現,同時可以實現傳播擴散,別人愿意買也愿意傳,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實現營銷傳播的一體化。
第二階段:用內容創造產品體驗
第二階段就是要用內容幫助產品去創造一種更好的消費體驗,創造更好的消費體驗。
什么叫做產品?
第一,核心產品。 這個產品是有功能,有利益,能夠解決消費者的核心問題,滿足他的需求。
第二,形式產品。 產品要有一個形式,要有自己的包裝商標,有外在的造型。
第三,期望產品。 就是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,他期望獲得的一種屬性和條件。
第四,附加產品。 產品要求附加的服務跟利益,比如說售后、安裝、運輸、信貸等。
第五,潛在產品。 這個產品在將來可以去升級。
東方樹葉在最近這兩年推了兩個新產品,比如青柑普洱,小紅書上面幫助青柑普洱做了一個創新的喝法,青柑普洱加鮮奶或咖啡,變成一個新的飲品,這些筆記形成了巨大的曝光量,一篇筆記幫助東方樹葉創造了巨大的銷量,這就是內容的價值,內容幫助它創新了喝法,創新了產品體驗,從而帶來了新的銷售。
第三階段:用內容開創新商業模式
有了這些嘗試之后,就可以用內容去開創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,這是產品內容化的第三個階段。
消費者需要的不僅僅只是一個產品,他需要的是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,這才是消費者真正想要的。
比如說作為一個服裝廠商,你能夠提供給消費者的不僅僅是一件衣服,他有了這件衣服之后還想要知道這件衣服怎么穿搭才會更好看,這就是知識和內容,是他想要的一個解決方案,這個解決方案是由產品內容和服務共同構成的,所以作為企業不僅要提供產品,也要提供內容和服務,它可以讓產品變得更加有價值,并且能夠幫助企業帶來新的銷量。
所以企業要成為消費者的首席知識官,不僅僅是推銷產品,更要做知識分發,去打造內容IP,然后用這個內容IP去助推你的產品的銷售。
這是內容營銷的第二條演化路徑和方向。
內容不僅僅是做自媒體和種草,內容是融入到整個企業,到產品開發、品牌建設、營銷推廣、用戶運營全過程中的,為你的增長提供指引和保障,所以內容是對增長的戰略性投資,內容不僅僅是一種理念,它還是一項戰略,它是企業增長的內驅力。
一個企業只有兩種產出,一個是生產產品,一個是生產內容,而這兩樣東西都是消費者愿意去買單的。要把這兩種產出融合在一起,產品的內容化和內容的產品化,這就是內容營銷。
內容產品化解決廣告沒人看的窘境,產品的內容化解決產品同質化的困境。
這就是企業最終要去干的兩件事情,這兩件事情干好了,能夠讓你的產品更加有競爭力,能夠讓你有新的商業模式。